一日三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,但三餐背后的餐廚垃圾大家了解得多不多呢?這與我們的生活質量、生活環境和飲食安全息息相關,一起來看看吧。
餐廚垃圾,俗稱泔腳、泔水,也叫潲水又稱餿水,是餐飲垃圾和廚余垃圾的統稱,主要是居民在生活消費過程中形成的生活廢物,是食物垃圾中.主要的一種,包括家庭、學校、食堂及餐飲行業等產生的食物加工下角料(廚余)和食用殘余(泔腳)。其成分復雜,主要是油、水、果皮、蔬菜、米面、魚、肉、骨頭以及廢餐具、塑料、紙巾等多種物質的混合物。特點是易腐爛變質,散發惡臭,傳播細菌和病毒。我國餐廚垃圾數量十分巨大,并呈快速上升趨勢。
根據來源不同,餐廚垃圾主要分為餐飲垃圾和廚余垃圾。餐廚垃圾按產生過程和物料特定來分的話,可分為三大部分:
一是飯菜加工過程中形成的垃圾,主要是從蔬菜切削下來的莖葉、蔬菜夾帶的泥土、魚鱗、禽類的頭腳羽毛等,為廚房加工剩下的余物。這類垃圾中不含剩飯以及油水分離器垃圾、含油很少,經濟價值不高,一般沒有人單獨收集此類垃圾,這類垃圾多用來堆肥,生產有機肥料。
二是剩飯剩菜,通俗稱為泔水。這類垃圾主要是剩余的飯菜和湯水等,從中提出的油稱為泔水油。這種油的性質基本是中性的,酸值不高,很容易進入食用油。
三是油水分離器垃圾。這類垃圾主要是餐館飯店在洗刷過程中,餐具中剩余的少量飯菜和一些油脂、洗滌劑隨著洗刷水進到油水分離器中,油脂類物質漂浮在水面,形成油水分離器垃圾。油水分離器垃圾的油脂含量比較高,從油水分離器中提取的油稱為“地溝油”,廚余垃圾處理設備這類油的凝點較高,酸值較高。
在三類餐廚垃圾中,剩飯剩菜量.大,油水分離器中垃圾的油.多,這兩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,剩余飯菜的危害相對而言較小,但是含水率和鹽分較高,含有大量有機營養物質,不適合直接填埋和焚燒處理,處理不當可能出現利用這些食物垃圾飼養家禽家畜、回收加工食品、提煉地溝油等危及食品安全甚至生態安全的問題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